English

“胡同土语”不是普通话

■一孔之见
1998-09-22 来源:生活时报 萧永利 我有话说

近日报载,北京人说不好普通话,全国普通话大赛名次倒数;中央电话台《焦点访谈》报道:广东等省“学好普通话,从娃娃抓起”成效显著。看后令我这个老北京人感触颇深。

北京人讲普通话得天独厚,很有优势,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。但普通话不是北京方言的全盘照搬。中年以上的读者都听过侯宝林的一段十分有名的相声,“普通话与方言”,讽刺的就是北京方言中“土语太多,儿化韵过重”,影响交流的现象。

建国快五十周年了,再有两年多,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。北京作为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,普通话说得如何呢?凭心而论,不太理想。不少外埠人反映,我们一些京城人,尤其窗口服务行业,譬如电汽车的售票员讲的普通话听不懂,报站名、打听个道,回答得“吐字太快,儿韵过重”,很难听明白。外地人如此,北京人呢?老北京人听不懂年轻人的话也绝非笑话。为啥?街面上尽流行新潮京味土语,令老者望尘莫及。

语言学专家指出,普通话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。京城的报纸媒体在使用普通话上做得如何呢?也不是很规范,什么“腕儿”吧,“没戏”、“猫腻”、“歇菜”等等,常跟读者照面。看反映时下北京人都市生活的影视剧吧,男女主角等演员张口便是“胡同京片子”,满口“土语”,让人误以为这就是“京腔京韵”的普通话哪。

北京人说不好普通话不可掉以轻心。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,不规范就讲不好。既然影响到使用,北京人就应该改进。愚以为讲好普通话,窗口服务行业应率先垂范。学好、讲好普通话,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素质。从娃娃抓起,绝非套话。五六十年代,学校经常搞诗歌朗诵,歌咏比赛,对提高表达能力、规范语言、普及普通话,十分有效。再看时下不少学生,卡通片看多了,说话不仅快,而且“含着热包子”一样,口齿不清,实在缺乏规范。当然新闻媒体不仅要重视普通话,还应严格自律,摒弃不规范用语,民族大幸,下一代大幸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